信息快报:
学党史,正当时,将党史精神融入实际工作 05-09
 
当前位置:首 页>>林业调查规划院>>列表  


规划院党支部开展4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  www.xlsly.com 时间:2024-04-15 10:10:59 来源:甘肃省小陇山林业调查规划院 
 

  4月12日,规划院党支部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开展了4月份“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党支部副书记郑应选主持,全体在院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活动。集中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人民日报文章《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会议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提出来之后一直是热点讨论的问题,更是202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中心讨论问题,成为了今年的“高频词”。新质生产力不是形容词,轻而易举套用到几乎所有领域,也不能等同于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产业。而是一个战略性概念,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核心是指新科技,属于所有能够促进基于技术进步之上提高单位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关键在于构建基础科研、应用技术转化和金融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在2022年党的二十大之后提出来的,这个名词应当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结合起来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无疑是一个最全方位、复合型的现代化定义,也是迄今最高标准的现代化定义。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个背景下,讨论新质生产力就具有实质性意义。很显然,没有新质生产力作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制度基础,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应当把新质生产力视为一个具有国家发展涵义的战略性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政策研究界,把新质生产力指向一些具体的技术和产业部门,使得这一概念失去了其应当有的战略含义。在实践中应当正确理解,一般而言,新质生产力与“三新”密切相关,即新制造、新服务和新业态。
  会议认为:无论是尝试定义新质生产力还是要回答新质生产力来自何处,我们可以回到马克思提出的两个主要论述:一个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论述,另一个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论述。在马克思的论述中,生产力指的是生产的物质内容,而生产关系指的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时候,生产力就会完全停滞不前,反之亦然,导致生产方式出了差错;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这两个要素之间的内在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推动着整个生产系统不断自我更新。
  再者,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中,一个特定的人类社会总是由两部分构成,其一称为经济基础,其二称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指的是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上层建筑指的是社会中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关系和思想,包括文化、制度、政治权力结构、社会角色、仪式、宗教、媒体、国家。经济基础并非单向地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能够影响经济基础,但经济基础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从马克思的角度,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点:
  一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生产力是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的推动力。二是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上层建筑要符合经济基础,否则一个社会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生产力发展受阻,要么社会秩序出现问题。三是一个社会的各种制度设计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要不推进新质生产力,要不阻碍新质生产力。
  尽管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但不应当局限于科技领域,而应当具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制度安排和营商环境,因为技术创新都发生在特定的制度安排和营商环境内。在新质生产力这个战略问题上,全院党员干部还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学习和讨论。(供稿:党务办  图文:郭琳  审核:郑应选)


版权所有: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 备案号:陇ICP备13000541号  甘公网安备 62050302000198号
地 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路1号    邮编:741020